
廣州電銷系統辦理
廣州電銷系統辦理
廣州電銷系統辦理
隨著電商的崛起,互聯網這個新興渠道成為企業和市場增量的新源泉。于是,就有了基于互聯網背景的“新營銷”,但筆者卻不認為有什么新營銷。從新營銷倡導者的論述看,那是新銷售,是基于互聯網背景的新的銷售理念和方法。
對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中國企業來說,一方面不需要在營銷方面投入太多資源。有跨國公司遠遠地走在中國企業的前面,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把產品品質做得更好、功能更多、更先進,然后鎖定目標顧客,通過適當的銷售策略,去推廣、推銷和銷售。另一方面,即便是中國市場已經從短缺進入過剩時代,但由于中國有海量的人口,只要銷售策略足夠得當、足夠先進,銷售仍然能夠“包打天下”。比如,通過把所有產品重新做一遍,就足以形成新一輪銷售。
任何真正了解中國企業營銷的專家都應該會同意這樣的結論:中國企業的營銷組合,在大部分的時間,是在銷售過程中固定下來的,與初始的營銷策劃有明顯的差異,有時還相去甚遠。
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營銷策劃既脫離了企業價值創造能力,也脫離了企業銷售能力,不十分切合企業實際,這樣的策劃,到銷售環節勢必回復到價值創造能力和銷售能力的實際水平。
華龍曾經先后推出過“紅紅紅”“今麥郎”,其產品品質都超越了同期康師傅、統一的水平,雖然最后都為華龍的產品升級和企業發展做出了貢獻,但推廣成功的產品都低于原先的品質。其根本原因是在那個時期,華龍的整體市場推廣和銷售能力,還不足以支撐在產品價格上超越康師傅、統一,華龍只能壓低原有品質(價值),以適應市場的接受度。這也再次證明了,即便企業在能力上足以創造新價值和更高價值,但由于受價值變現能力的制約,只能暫時采取等而次之的營銷策略。
可以這樣說,營銷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夠達到的高點,銷售能力則決定了企業能夠達到的變現能力高點。在企業的營銷能力和銷售能力之間有一個交集,這個交集才是企業真正的滿足市場的能力。所以,我始終認為,一個合格的營銷老總或企業決策者,在進行營銷策劃時,必須真正知道市場對企業的接受度,在進行營銷能力建設時,必須優先推動銷售能力的提升和銷售團隊的建設。不管理論上是如何講的,從實踐上來說,這是必由之路。
